您当前位置是: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战疫情(30)】疫情救治中心的三八突击队 ——齐医附属一院感染性疾病科抗击新冠纪实
时间:2020-02-20    来源:附属一院    浏览:136

富拉尔基区,一座钢铁工业城市,一座英雄的城市。钢铁的城市塑造英雄的人民,英雄的人民守卫钢铁的城市。齐医附属一院感染性疾病科是富区的新冠肺炎救治中心,11名巾帼女将组成抗疫三八突击队,排查确诊病例、收治疑似病例、守护患者安康,经历过SARS和甲流的她们,再一次舍小家、顾大家、无怨无悔、英勇无畏地冲到抗疫最前线。

感染性疾病科大家庭

全盘操控者:丛丽萍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丛丽萍是齐医附属一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是隔离病房里面移动的指挥部。战斗的号角刚刚吹响,感染性疾病科清空所有患者,再造隔离病房,规划病房诊疗路线,丛丽萍带着她的团队24小时待命,全员做好战斗准备。腊月二十九,第一例从武汉返乡的发热患者入住感染性疾病科,他是富区首例确诊病例也是齐齐哈尔市的第一例确诊病例。丛丽萍主任率先垂范:“这个患者由我一个人负责,其他医生暂时不要靠前”。问诊、查体、处置、观察病情,丛丽萍一人担起重任,也是从那时起,她就没回过家,一只标有6号的对讲机成为隔离病房的信息集合地。

作为医院应对新冠疫情专家组的重要成员和疾病诊断的权威人士,丛丽萍加入“发热门诊医生群”、“梅里斯分院新冠肺炎医生会诊群”、“黑河市疑似新冠病人会诊群”等6个专家会诊群,虽然出不了隔离病房,用手机会诊的形式,为方圆450公里的百姓保驾护航。于是,手机也成了丛丽萍的战略武器之一,她生怕漏掉每一个病人的重要信息而片刻都不能离开,每天都会诊到后半夜,日会诊发起次数最多(1月26日)140余次,会诊语音高达4000余条。

丛丽萍正在进行网络会诊

兢兢业业的坚守者:刘波

刘波是一名在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了25年的资深副高职医生,与丛丽萍主任即是同事还是好闺蜜,因为她们共同经历了非典、甲流、禽流感等大型战役,是经历了生死、患难与共的战友。默默无闻、恪尽职守、顾全大局就是刘波的人设,巧的是富区三例确诊病例都是刘波负责的。

医者医身更医心,刘波除了日常的医疗活动,还担负起了安抚患者身心、鼓励患者战胜疾病、联络患者及家属处理相关事宜的重任。由于第一例与第二例确诊新冠的患者是母子关系,刘波将患者的医疗和衣食住行情况积极与唯一核酸检测为阴性的患者父亲沟通,帮助患者和家属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位年近60岁的处在隔离期的老父亲在电话中感谢刘波的帮助,笑着说:“咱们可真有缘啊!我们一家都指着你了!”还有一名上海回来的患者,在得知需要转运到齐市传染病医院的时候,出于对疾病和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坚持不走。120转运车来了、疾控工作者来了、各级部门的催促电话来了,患者恐惧的眼神、紧闭的双唇、颤抖的身体都在传递着内心的拒绝,深深的触动着刘波的心,她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将诊断标准标注画红讲给她听,最终做通了患者的思想工作,扶着她坐上120转运车。

疫情防控大管家:潘孟侠

当你冲锋陷阵的时候总有一个人在为你解决后顾之忧,这个人就是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长潘孟侠。上班第一个来,下班最后一个走的潘孟侠,从收治新冠病人开始就干脆住在单位了,主管科室感控、防护物资的使用、护理人员排班、抢救药物以及人员防护等事项。潘孟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问题是否用了最优解,当时认为的“最优解”是否最优,这往往都是在事后才能评判,她说:“最难的不是直面生死,也没有犹豫前进或者后退,最难的其实是选择。”隔离病区确诊病例安全转院、疑似病例顺利留观治疗、医护人员无一人感染就是最强有力的证明。

潘孟侠为护理人员检查防护

她、她……她们

组成了战时三八突击队

她、她、她们组成了一支24小时待命的机动队,护目镜在她们美丽的脸庞留下伤痕、隔离衣使得她们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洗手液一遍遍将她们的手浸泡浮肿发白,见过了彼此最‘狼狈’的样子,却依然可以开怀大笑、恣意调侃。测体温、量血压、测血氧饱和度、描记心电图、采血、采集咽拭子、鼻拭子、痰标本,询问病史,给病人准备所需物品,讲解注意事项,她们亲自上阵,常人所避之不及,却是她们必须面对。危难面前用坚毅果敢和女子独有的温柔和坚强挺起“生”的希望和“爱”的脊梁。

护士崔玉新喂患者喝水

刘晓琳是一名性格开朗、乐观向上、干劲十足、不言退缩的90后女孩,上班仅仅半年,却以最快速度进入工作状态。疫情来临时刻,不推诿、不退缩,主动承担起病历报表、病史采集、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的工作。

护士正在为患者配药

资深护士老大姐崔玉新是一个风风火火的女子,战疫情毫不含糊。首例新冠病人来到隔离病房,崔玉新将年轻护士拦在身后,自告奋勇冲上一线,采集咽拭子、鼻拭子、抽血、打针、安慰患者……。她说:“我是科室年龄最大的,最有经验,理应冲在最前方。”

为患者输液

41岁的于瀛确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中度返流”的心脏疾病已经11年了。疫情面前,她不言其他,从未离开过隔离病区,不舒服就休息一会,也从不给组织添麻烦。护士杨思雨、李卉曾经接触过确诊病人,她们主动选择留在缓冲区的坐椅上过夜,因为清洁区要留给其他战友,要把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有一名恢复期患者食欲特别好,当班护士吕瑞艳、李卉、杨思雨纷纷把自己的盒饭、包子、零食都拿给了他……。

舍小家 为大家 隔离病房不隔离爱

该感谢的除了这支抗疫突击队,还有她们的家属,感谢家属的支持、理解和关心,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为抗击疫情做出巨大的奉献。

丛丽萍的爱人和上大学的儿子年前才回来,整个新年只见了一面。家里的鸡肉臭了、挂面空了、柿子烂了……习惯了女主人的家庭似乎变得有些不知所措,爷俩吃饭都成了难题。尤其是当爸爸返回工作岗位之后,丛丽萍隔空传授给儿子,并能做成功的食物也只有电饭锅煮粥了,于是儿子就连续吃了多天的粥。

丛丽萍的网络沟通

潘孟侠的父亲远在山东,今年大年初二正是父亲80寿辰,老人家经历两次脑出血手术,平时身体也不太好,经常住院,潘孟侠不知道还能有多少次机会给老父亲过上一个盛大的寿辰。她们兄弟姐妹在三个月前就商量好要给父亲一个惊喜,潘孟侠早早就定好了机票,疫情来了,她毫不犹豫的将机票退了,加入战斗。女儿在外地上班,过年回来直到返程,就与妈妈在一起吃了一顿晚饭,年三十儿的饺子只有她老公、女儿和89岁的爷爷共同享用,少了潘孟侠这个女主人,也许这就是这个家最落魄的年。

崔玉新和于瀛都是高三学生的妈妈,任务繁重的她们主动选择留住在医院,没有下班的概念。担心孩子的成绩时,她们就和孩子视个频,实在想的狠了,在楼下看一眼聊两句,也就算安慰了。

还有年轻护士李卉、王茜等人,毅然离开家里还不到2岁的孩子,镇守在战场,手机里传来“找妈妈”的稚嫩哭声哭碎了妈妈的心,也哭碎了隔离病房里每个战友的心……。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无非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齐医附属一院隔离病房的医务工作者,这支富拉尔基区疫情中心的三八突击队,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岗位、履职尽责、团结协作,挥散新冠的阴霾,堪称最美逆行者!

美小护的自拍

Copyright ©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版权所有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信息室制作维护

登录掌上医院
网上预约挂号
省卫生健康委医疗乱象
行风举报平台微信二维码